河南信念集团网站全新上线,欢迎访问信念集团官方网站! 信念集团微博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08:30-17:30 (周一至周五)
新闻资讯

卢氏县叶传林扶贫记


       5月7日下午,在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蔬菜大棚产业扶贫基地里,果角村一组贫困户张小换的丈夫魏明远正在蔬菜大棚里侍弄他家的2亩多小番茄,他随手摘掉的名为“千禧果”的小番茄,每斤能卖3.3元。“我种的番茄品种还有迷彩和粉贝,它们不论是外形、颜色还是口感都不一样。”说起自家种的小番茄,“倒插门”女婿魏明远满面红光、滔滔不绝。

       在这个2017年3月才开工建设的果角村一组基地里,像张小换家这种半地下式结构的蔬菜大棚一共有16座,另外还有温室拱棚19座。大棚里,翠绿的小黄瓜、纺锤形的苦瓜挂满枝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在另一个大棚里忙活的贫困户杨小良说:“我种的1.12亩黄瓜,现在一天能摘200多斤,从去年10月份种上瓜苗,到现在我已经拿到手1.1万元了。”记者打趣这个过去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单身汉:“日子越过越好,成个家也不是啥难事了!”杨小良腼腆地笑了:“这都多亏了叶总!”
       杨小良口中的这个“叶总”,就是河南信念集团的董事长叶传林。
       他选择到卢氏养猪种菜种香菇,要把先进的生产力从企业手里传递到贫困户手里
       叶传林1972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1991年12月参军入伍,2004年从部队转业后,他辞掉只干了一天的“铁饭碗”,来到郑州开始艰难的创业历程,从饲料生产销售到养猪,再到发展猪肉加工销售,一步步成了亿万富翁。
       时间到了2016年,这一年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
       也是这一年,叶传林带着1.3亿元现金,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卢氏县,要在这里养猪、种菜、种香菇。养猪、种菜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会,但也不是啥新鲜事物,种香菇更是卢氏南山地区的老传统。而对于叶传林来说,除了养猪是老本行,对种菜、种香菇却是“门外汉”。
叶传林这是咋想的呢?
       卢氏县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条件十分适合发展种植业。叶传林在卢氏考察时发现,当地还没有人搞规模化种植蔬菜,而且用传统种植方法种出的香菇也是普通香菇,而不是带花纹、价格高的花菇。出于生意人的敏感,叶传林意识到,这将是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叶传林从山东寿光高薪聘请了“种菜状元”张兴荣,他的“光辉战绩”是一年一个大棚种出80万元的效益。张兴荣带来了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既有蔬菜种植技术员,也有大棚建筑队。叶传林还请来了以苏建华为代表的国内顶尖的香菇种植团队到卢氏,在东明镇涧北村建起了一个占地300亩、年生产菌棒3000万袋的加工厂,这也是目前国内单工厂生产量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食用菌菌棒厂。
       “要做就做第一,做第二名是要死掉的!”这是叶传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叶传林常说的还有一句话:“要把先进的生产力从企业手里交到贫困户手里。”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叶传林,自小对于贫困就有着切身体验,对于穷苦百姓,他有着天然的亲近和悲悯之情。他说,小时候家门口有做米花糖的小贩,从家里端一碗米倒进去,做米花糖的机器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米花糖出来,看着小伙伴们欢呼雀跃,他心里却难受得很:“这个小贩是不是要赔本了!”因此,在他创业致富后,就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助残济困,从2007年至今已累计向社会捐款3000万元。
       叶传林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来卢氏投资,除了这里适宜发展蔬菜、香菇种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卢氏县是国家秦巴山区特困连片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这片40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贫困人口6.313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居全省首位。
       他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致富能手”的扶贫模式,在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扶贫产业和现代农业同步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信念集团在卢氏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习惯,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养猪、种菜、种香菇,做强做大产业,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谁负责筹集建香菇、蔬菜大棚的钱?蔬菜香菇怎么种能卖好价钱?种出来谁来负责卖?这就不得不提信念集团在卢氏推出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致富能手”的扶贫模式。
       如何理解这个扶贫模式?先看看在这个模式中各个环节的分工:
       龙头企业,也就是信念集团。其中负责蔬菜板块的是大爱生态农牧有限公司,负责香菇板块的是林海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筹集资金、技术指导、销售,把前面提到的几个难点问题都包揽了。
       具体负责蔬菜、香菇生产的是各个蔬菜、香菇种植基地,果角村蔬菜基地负责人赵光辉告诉记者:“基地干的活儿主要是菜苗、农资的统一采购发放,免费进行技术指导,蔬菜采摘后交付基地进行分拣和包装后,装车销往郑州、西安的蔬菜市场。”香菇基地大致也是这个流程。
       合作社干些什么呢?果角村蔬菜基地腊梅合作社理事长马红军告诉记者:“合作社除了负责引导组织贫困户进行劳动生产,还对劳动工资、分红的资金进行一定的监督。作为理事长,我还要协调贫困户和致富能手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谁来种的问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加入合作社自己管理大棚,老弱病残者可委托致富能手代管大棚,致富能手还可以从贫困户分红中分得收益,贫困户在其帮助下从事一些简单的生产,从而获得分红、劳动工资、地租等三份收入,“每个贫困户都要动起来,有活儿干,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我们这里没有一个闲人。”叶传林说。
       按照这个模式,不管是种菜、种香菇还是养猪,信念集团都和贫困户签订了保底合同,比如,蔬菜大棚每亩菜每年净收益保底1.2万元,信念集团进行投资、管理、技术服务、销售,和贫困户五五分成,即6000元。若每亩高于1.2万元,高出部分的50%归信念集团和合作社,集团最高收取1万元,多余的分给合作社,年底分给所在村的贫困户。
       通过这个扶贫模式,信念集团不仅走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精准扶贫之路,而且还在当地示范推广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
       比如,推广最先进的种菜技术,在南瓜苗上嫁接黄瓜,用南瓜的发达根系为黄瓜提供充足的养分,一片叶子结一根黄瓜,而且黄瓜、苦瓜轮作倒茬,产量高、效益好。还从寿光引进了羊角蜜瓜这个新品种,第一年试种就取得了成功,丰富了当地的种植品种。
       又比如,引进国内顶尖的香菇种植团队,解决了传统香菇种植只有秋冬季节才能出菇的技术难题,一年四季都能出菇,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花菇的出菇比例。
       “我们扶贫,依靠的是两种力量,一是科技的力量,二是顶尖人才与普通群众团结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可以使落后变先进,贫穷变富裕。”叶传林说。
       他扶智又扶志,贫困户改变的不只是精神面貌,还有种植观念和经营理念。
       现代农业不光是指农业的现代化耕作、种植,最重要的是推广现代化的种植观念和经营理念。
       5月9日,在东明镇江渠村的蔬菜基地,挖掘机正在修建半地下式结构的蔬菜大棚,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
       在一个黄瓜大棚里,正在干活儿的刘福生拧下几根黄瓜递给记者。
       刘福生家种有5亩地,主要是小麦、玉米,还种了一些应季的辣椒西红柿拉到县城卖,一年收入最多就是两三万元。现在他种了两个蔬菜大棚,一季下来黄瓜收了2.5万斤,可以领到4万多元分红。他干脆把在浙江打工的儿子也叫回来,帮他一起管理蔬菜大棚。
       “刚开始,我还是按照自己过去种菜的经验,从寿光来的技术员张文明说这样不行,要一株一株精细管理,黄瓜要按长势点花授粉,一片叶子只保留一个黄瓜,其余的都要打掉,我害怕影响产量,舍不得打,为这还和技术员吵过架。”刘福生笑着说,“现在我懂了,这是科学,种出来的黄瓜瓜形直,卖相好,效益高。”
       对挣钱的渴望消除了对风险的忧虑,当地贫困户开始逐步接受现代农业,并逐渐扩大生产规模。
       5月8日下午,沙河乡果角村贫困户陈加太在刚包下的第二座蔬菜大棚里给豆角苗喷洒生物农药。
       今年68岁的陈加太,两个儿子相继离世,儿媳远走他乡,他和老伴李秋梅带着两个孙子生活,两个孙子自小养到现在,一个11岁、一个9岁。
       “不干不行啊!”陈加太说起来热泪盈眶,“俩儿子不在了,但他们外面欠了6000元债,这些年我一直替他们还着账呢!现在还有2000元没还完。”
       陈加太以前全国各地到处跑着打工,去过新疆帮人种地,也去过青岛装卸木料,还在北京干过苦力活,有时候工钱都要不回来,加上老伴患有腰间盘突出,这些年一直入不敷出。
       “我去年10月初接手第一个大棚,黄瓜套种苦瓜,到今年3月底黄瓜收了12935斤,和公司对半分成,算了两次账,一次分得7900元,一次分得8505元。”
       “今天早上5点多我就起来给苦瓜授粉,苦瓜隔一天摘一次,一次能摘800斤。干这个活儿不重,越干越有劲,这不,我又包了这个大棚,账马上就能还清了!”陈加太说着说着破涕为笑,脸上的沟沟壑壑更加明显。
       在朱阳关镇标准化食用菌产业园,常玉春高兴地把记者领进了他的香菇大棚,记者发现这种大棚有三层顶棚,可以遮阳、防雨、隔热,还配备了自动水降温系统,控制棚内的温度不超过35摄氏度。
       “我刚收的头茬菇除去每棒5元的成本,净赚了4800元!”常玉春兴奋地说,“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每年只有农历八月十五以后才能出菇,而且种出来的香菇质量不好,花菇少,卖不上价钱。现在一年种两茬,全年都能出菇。”
       主抓香菇产业的朱阳关镇党委委员陈磊说:“现在有意愿承包香菇大棚的农户,到镇农业服务中心报名的有400多户,目前这个产业园建成的150亩大棚不够用,准备扩建到400亩,还要在槐树村、杜店村等村大力发展。”
       他要把中国农业做成世界典范
       目前,在卢氏县的18个农业乡镇中,12个乡镇建有信念集团的扶贫基地。
       没有龙头企业,产品低端销不出去效益差,产业做不起来。而没有产业发展带动,稳定扶贫也就不可能实现。这是叶传林在扶贫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我们的香菇产业包括两个步骤:工厂把菌棒造出来,农户把香菇摘下来!现在一个香菇菌棒出的菇能卖10元,过去只能卖6元,卢氏有3万户菇农,种了3亿个菌棒,这一下就多挣了12亿元!”5月8日,在林海兴华公司的办公室里,叶传林在白板上飞快地算着账。
       算账的同时,他还为自己在卢氏的产业扶贫规划着蓝图:“生产效率高才能有高收益,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增强脱贫能力,信念集团就是要通过工业的现代化来保证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从而把中国农业做成世界典范!”
       叶传林把记者带到了正在建设的农业工业园内,在其中的一个车间,正在生产由叶传林发明的专利产品——香菇分拣小推车,可以一次分拣出六种不同品级的香菇。
       在这个占地190亩的农业工业园里,还生产农用空调、大棚钢管。短短一年多时间,叶传林让卢氏香菇从单一种植发展到形成香菇产业集群:既有生产装备的工业园,又有生产菌棒的工厂,还有种植香菇的基地。
       不仅从事养猪种菜和种香菇等第一产业,还经营饲料、农用空调、农用设备等工业产业,成立农业研究院,专门为农业提供技术服务,完善线上线下的销售体系等第三产业,信念集团以发展农业为主线,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融共生,促进卢氏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使卢氏在现代农业发展和高质量脱贫致富两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叶传林在卢氏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评论
       让企业家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显身手
       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民选
       农业龙头企业家叶传林,到卢氏县兴建产业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户脱贫,两年时间效益初现、效果明显,蹚出的路子值得研究。
       带农户拓宽增收路子。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承包种菜,租金+分成+溢出收益+打工收入,迅速脱贫;肯吃苦愿学技术能干的农民,承包种植大棚,多劳多得,多收入归自己,能够摆脱贫困;病残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五保对象,打零工+救济+托底,不再受贫。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即可增收。
       建基地搭好架子。与地方政府合作,集聚要素有源头;与农业合作社联手,建设设施大棚有效率;12个乡镇一体化运作,特色农产品基地建成之日,便是区域化优势形成之时。
       挤进市场占位子。信念集团一开始就打出生态牌、着眼大市场,专业人才进行种植技术指导,专人负责规范化生产引导,大市场定位作为先导,因而很容易挤进高端市场,抢占先机位子,把基地带活带火。
        打出牌子。着眼郑州、西安两个省会大市场,打响长江黄河分水岭过渡型气候绿色牌,叫响秦巴山地微量元素多样化有机农产品品牌。善占地利者必有天时与人和共襄。
        搭建施展身手的台子。把寿光种菜专家和能手引过来,把在外打工的本土人才引回来,把山区农民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激发出来,人才平台必将发挥出以小搏大的撬动力。
       有此“五子登科”,信念集团一定会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大有作为,一定会带领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不断出彩。
    上一篇:热烈祝贺林海兴华荣公司获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下一篇:河南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洛宁县信念集团长水蔬菜基地召开